最近金融圈炸开了锅——农业银行总市值首次超越工商银行,成为新的"宇宙行"。这消息一出,各大媒体争相报道,朋友圈刷屏。但作为一个在资本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,我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:当新闻铺天盖地时,真正的机会早已溜走。
一、新闻背后的残酷真相
截至9月4日午间休盘,农业银行总市值接近2.45万亿元,略超工商银行的2.44万亿元。当天上午交易数据显示,农业银行A股股价上涨0.7%,报7.2元;相比之下,工商银行A股股价下跌0.81%,报7.38元。
这则新闻看似简单,却揭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:在A股市场,新闻永远是滞后的。国外股票市场是根据已知信息做交易判断,新的利好会直接反映在股价上;而我们的A股市场,是打提前量,提前埋伏,提前炒作。等到利好出来的时候,恰恰是股价最高点兑现的时机。
展开剩余78%二、散户为何总是慢半拍?
这也就是为什么A股的散户普遍操作不好的原因。能有几个预测大师呢?那些赢家,赢得不是能力,而是信息差。而缩小信息差,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到真实的交易行为。
我见过太多散户朋友被新闻牵着鼻子走。新闻说农业银行超越工商银行成为"宇宙行",他们就蜂拥买入;新闻说某板块要爆发,他们就急忙调仓换股。结果呢?往往是高位接盘,低位割肉。
三、量化数据揭示的真相
所谓"双面挨抽",简单说就是持有的不涨,换成别的却跌的更多。这种情况之所以产生,就是因为多数人对行情的本质还没有深刻理解。
就拿当下最火的液冷概念来说,为什么有的股票涨很多,有的股票不仅不涨反而下跌?其实这背后就是机构大资金不同的态度决定的。大家看下面三只股票:
这三只股票分别是这轮液冷概念涨幅第一的「淳中科技」,涨幅第二的「大元泵业」和涨幅第三的「飞龙股份」。从走势上看最大的感受就是股价都是莫名其妙就涨起来了。
其实并非如此。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很紧密的,只是我们需要换个角度去看。一定是有机构大资金积极参与的。现在我们从机构资金的交易行为角度去观察:
这是「大元泵业」的交易行为数据图。图中的橙色柱体就是反映机构资金活跃程度的「机构库存」数据。如果「机构库存」数据持续的时间越长,说明机构参与交易的积极性越高。
PS1:
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,是我用系统观察的「机构交易特征」数据叫做「机构库存」。
如果「机构库存」数据越活跃,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,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。
通过这张图可以看出,实际从6月开始,机构大资金已经积极参与该股的交易,只是一直在压制股价。由于多数人看得是走势,当然也就忽略了机构大资金的参与。
我们来看另外两只股票:
这是「淳中科技」的交易行为数据图。比起「大元科技」实际它的「机构库存」数据活跃的时间要更早。
通过这三只股票的交易行为数据图可以发现:其实三者的联系很紧密,他们都是机构资金早早开始布局参与的。
其余跟风的个股表现就要差了很多:
这是要「恒为科技」的交易行为数据图。一对比就可以看出谁的机构资金参与积极性高。
更悲催的是这种:
这只股票干脆机构资金就没有活跃几天。股价的表现看似多数时候是横盘,但实际却是一段时间下一个台阶。
现在让我们回到农业银行。当新闻铺天盖地报道"宇宙行"易主时,真正的机会早已被机构把握。那些看到新闻才匆忙买入的散户朋友,很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。
这就是A股市场的残酷现实:信息不对称永远存在。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真实的交易数据来缩小这种差距。
好了,本篇就到这了,赠人玫瑰手有余香,谢谢点赞。
声明
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,希望大家喜欢!
部分数据、信息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人删除。
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。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,都是骗子
发布于:上海市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